研发出无定位卡车辆信息化系统,这个矿区里的工人有绝活
点击次数:2019-09-29 10:07:43【打印】【关闭】
9月23日,记者来兖矿集团进行为期四天的蹲点采访。第二天晚上,有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兖矿集团东滩煤矿运搬工区出了几位工人“信息技术大咖”,通过自学编程技术,研发了全国首套无定位卡“车辆信息化系统”,极大提升了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的的工作效率。这个消息一下子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9月25日下午,兖矿东滩煤矿运般工区区长陈国华在办公室热情的接待了记者。据陈国华介绍,运搬工区主要负责东滩矿井上下各种材料、工具、设备和人员的运输工作。
谈及“车辆信息化系统”,陈国华开门见山,直接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了成果。打开自主研发的APP,陈国华随意输入了一个编码点击查询。该车辆的位置、使用单位、物料数量等信息就全部列了出来。“我们把车和车场全部编号并录入系统,谁的车,车从哪里来,装了什么,到哪里去,软件里全部都能找到。”陈国华介绍道。
“以前我们这里有1600多辆矿车,这么多车在生产紧张的时候都周转不过来。”陈国华说,“没有准确的车辆信息,职工工作量就经常出现“谎报、多报”,甚至有多大胆子就能有多少工作量。工人干活积极性反而不高。”据了解,因为东滩矿规模很大,有12个井下单位。矿车往往分散在各个地方,很难统一调度管理。工人干多干少单位也没有有效的办法考核。“我不能因为混乱的管理制度,让出力干活的职工吃亏,让投机取巧的人得利。”面临这种状况,陈国华下决心改变。
2017年底,陈国华和他的团队引进了一些技术方案,以期望解决矿车信息问题。结果发现,在外界高大上的技术,放到煤矿下面,很快就会水土不服,暴露各种问题。经历了几次失败后,陈国华陷入了思考,“别人手里有刀(技术),但是对我们矿区这块蛋糕不了解。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把刀握到自己手里呢?”。在2018年春节的安全学习开工会议上,陈国华宣布,由自己团队来搞软件。
早在2017年6月,陈国华就已经成立了陈国华创新工作室。专门针对矿区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装备创新的方式进行解决。两年来,已经用新办法解决了十几项问题,每一个都是行业先河。
在陈国华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王锋和胡小宽。据了解,他们为了研究设计软件,都是从零开始自费学编程。“我还没说自己研发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自己在搞这个事了,把我都吓一跳。”陈国华说。“许多时候都是看教程很简单,自己一做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王锋笑着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全角半角的问题,简单的符号就让我们几个头疼了好久。”胡小宽在一旁插话说道。
靠着这股子尽头,几个初学者花了六个月时间,完全自研,初步完成了车辆信息化系统。经过几个月的调试,于2019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
在车辆信息化系统下,不仅车辆的各式信息、动向都能纳入后台大数据,方便统一调配。这些数据还直接与工人薪酬挂钩,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工人从460人减到410人,矿车从1600辆减到了890辆,依然能高效运转。”陈国华高兴的说。
在办公室内,陈国华向记者展示了一份2019创新工作室的计划。记者看到,几项计划无不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词汇沾边。而这些都将由陈国华创新工作室内几位工人“科学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