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聚焦现代社会系统中的文化经济

点击次数:2018-10-21 10:51:40【打印】【关闭】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史晓林 崔雅楠)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段丹洁 通讯员史晓林 崔雅楠)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圣彼得堡国立电影电视学院于10月12-15日在圣彼得堡共同举办了第7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暨第15届中-俄社会学国际研讨会。来自俄罗斯、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的100多位学者以“现代社会系统中的文化经济与文化的经济化”为主题展开研讨。

  大会开幕式特邀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赵伟领事致辞。赵伟表示了对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学者积极参会的必要性,提出了本次学术会议对进行中-俄社会进程对比研究,搭建起中-俄之间高水平、高质量科学交流平台的积极意义。随后,浙江大学教授王杰作为中国学者代表团主席作了发言。他提出了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其次,延续了中俄长久以来美好友谊,增强中俄学术界更深层次交流;第三,能够加强中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的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对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对筹备会议的志愿者表示感谢之余,他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开幕式由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俄中比较社会、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彼得罗夫教授主持。

  本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的背景下,涵盖了在当代全球化系统下社会交往中文化与经济相互关系的理论以及经验研究。在全体会议以及四个小组会议中,报告涉及了文化经济以及伦理经济的形成,文化经济化以及文化全球化过程中的矛盾,当代大众媒体发展、伦理需求、当代文化和娱乐产业、时尚社会学的社会问题。如针对文化经济的主题发言,浙江大学王杰教授以《文化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为题,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文化经济时代的新发展。随后圣彼得堡大学亚历山大·苏百妥教授以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在《文化经济在21世纪形式的非球形理论逻辑》的发言中作了回应。浙江大学博士后赵敏则以文化旅游这一新兴的文化经济形态,作了题为《消费怀旧:在文化经济时代中的文化旅游》的发言,以乌镇的文化旅游为具体案例,展开了对文化旅游的详细论述。针对大众传媒的发展演变,来自中国中南民族大学的彭修银教授作了《微时代亚文化的产生及其悖论价值》的发言。谈论起信息技术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德国学者菲尔德纳·海克教授则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为出发点,作了题为《1989年的意义:数据自动化和文化创意的价值》的发言,讲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后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在资本运作中的价值。

  此外,与会者的报告还涉及了不少在社会学科研活动中呈现的艺术社会学、电影社会学和文学社会学研究成果,如浙江大学王建刚教授的发言《普列汉诺夫艺术社会学中的人类学思想》,北京大学博士后李一帅的发言《别尔德耶夫美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浙江大学范志忠教授的《第三世界新电影的叙事策略——以侯孝贤为例》,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卓今教授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化语境》。其间产生了不少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如兰州大学王大桥教授结合中国古典文学形象“孙悟空”题为《丝绸之路的审美文化形象再现与文化创作时代的审美表达》,对俄罗斯学者维瑟勒娃·阿莲娜《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俄罗斯艺术家》的学术汇报作了积极的回应。同时,本次会议还首次开设了独立的青年学者单元,来自浙江大学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30多位博士生、研究生进行了友好的学术交流。青年学者呈现了关于全球社会文化变迁问题及矛盾、当代城市发展、劳动组织及企业管理、信息经济、俄中教育空间形成特点、俄中人口及移民问题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12月15日下午,为期四天的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在论坛闭幕式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主席王杰教授再次表达了对会议的筹备方和与会学者的感谢,并诚挚地向他们发出了正在筹备中的2019年在杭州举办的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物质文化研究”为题的第8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的邀请。

浏览相关内容: